close

星期五傍晚,一位很重視孩子人格教育的母親冒著細雨上山和我們夫妻談「教養」,想起與她孩子同樣是小學五年級時,我們陪女兒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炫蜂團」那時所寫的一篇文章,當時經常有朋友抱怨為了一個家天天早出晚歸,拚命賺錢換來的卻是一家人離心離德,因此有感而發提筆為文。與那位母親一席深談之後,發現在這方面城鄉似乎並無差距,因此補貼這篇舊作,希望能對正在忙碌的父母有所提醒。


快樂童年不缺席 
   2004.10
     

平生過半,三年多前誤闖高科技產業,經常在許多場合聽到不同的朋友不經意的喟嘆「每天拚死拚活的工作,不知何苦來哉,如果不是孩子還小,真想立刻好好享受一下真正的人生!」。

 

蠻有意思的一段話,四十多歲的人遇上晚婚的潮流,大概每個人的小孩都在就學年齡,或多或少都有同樣的處境。而無論是否身「陷」高科技產業,其實天天高喊「拚經濟」的台灣,各行各業的中年人又有幾個沒有相同的感觸?

 

彷彿我們今天的困境都是因為耽心孩子的前途而不得不爾,先別提我們是不是誠實的面對自己;重要的是,有沒有人用孩子的眼睛來看過這件事呢?如果我們以為的「孩子的光明前途」將來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誰又能彌補這段失落的歲月?

 

年幼的孩子希望你每天都經常能夠陪他玩耍、共讀、旅遊、看電視,他最不再乎或是沒有概念的就是大筆金錢。但大人們可不這麼想,他們高瞻遠囑,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而為了做好起跑的準備,他們盡力工作賺錢,把自已的全部精力用在「拚經濟」上面,想盡辦法讓孩子擠入最貴的幼教機構、最好的貴族小學…;孩子還小,不懂得抗議或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們只好默默承受,但他們真的認同父母的觀念嗎?他們真的希望父母忙於賺錢甚於陪他玩耍嗎?

 

每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大人不妨捫心自問看看,其實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答案,卻鮮有幾位父母有足夠的勇氣滿足孩子的期望。荒謬的是,那些個期望不花幾個錢,根本不需要大人死命的賺錢。

 

至於進入國高中階段的孩子,「他們要甚麼?」恐怕更要大大傷透父母的腦筋了。如果錯過陪孩子長大的長期過程,對孩子暸解的落差可能要讓許多父母大吃一驚。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叛逆,不妨說他們對大人世界的規則充滿了不同意見,我們甚至可以稱它為一種「創造力」。他們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或舉動,思想或觀念已經制式化的大人無法理解,神經衰弱的父母更會嚴重到歇斯底里。其實不管甚麼樣年紀的人都有共同的人性,十幾歲的孩子心理會比你這把年紀更難暸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狂飆少年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問題是你能夠耐心又包容的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嗎?如果沒有童年足夠的互動基礎,他們願意告訴你內心的想法嗎?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想再問一個問題,若是將來你賺得了一百億,孩子卻不願意分享;或更糟,他們拿去揮霍,而且不可避免的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和名譽,你,樂見這個結果嗎?

 

不是青春期的孩子忽然變怪,他們要的其實不比童稚時期更多,不過也就是「同理心」和「多一點容許犯錯的機會」,只是較小的孩子不會表達,較大的孩子不想表達罷了。都在學習成長的階段,所以他們要的相去不遠,簡單的說,就是父母親的關懷,不摻一點勉強,不帶一點虛假,出自內心的想要與他們同甘共苦的關懷。每對父母都曾經過同樣的歲月,忙碌的日子讓我們忘了自己也曾有過叛逆期的狂放和壓抑;一樣無聊的課業、一樣空洞的前途、一樣不知所云的人生,如果現在的你與當年的父母有相同的抱怨,如何又能期待孩子有個與你不一樣的青春年華?

 

同意我的說法嗎?回過頭想想自己那裏出了問題?上一輩的人做牛做馬只為圖個一家溫飽,所以他們沒有時間陪孩子打屁說笑,也沒興緻聽孩子敘訴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子間的對話只剩下功課與聯考,偏偏那些正是孩子們一整天、一整年受罪的原因,逃之唯恐不及,卻不得不在權威之下心不在焉的應付著,親子之間當然建立不了深厚的溝通基礎。

 

經過三十年,我們與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有何不同?物質也許豐富多了,相對貧窮的危機感卻不見減少,孩子們的困境依舊,父母的觀念卻重蹈了當年爺奶的覆轍。我們仍然認為將來要贏就必須贏在起跑點,將來要能出人頭地就必須要有最好的學歷…,於是我們又日以繼夜的工作賺錢,總認為現在不陪孩子無所謂,將來他們必會暸解你的苦心;這一切,是不是很熟悉?時間轉了三十年,甚至幾千年,我們改善親子關係的觀念倒底進步了多少?

 

世界卻沒有如我們一般食古不化,人類上了月球,網路、手機顛覆了時空,青少年的視野已不知比當年的我們寬廣多少,我們卻仍用二十年前、二千年前父母的觀念對待他們,要求他們多讀(教科)書、要求他們少交異性朋友、要求他們多學才藝,要求他們少玩電腦…

 

你,平常累得與孩子講不到三句話,假日只想休息沒空陪他參加活動,還期待孩子能夠跟你談心、告訴你他的秘密?

 

再回到剛才的問題「若是將來你賺得了一百億,孩子卻不願意分享,或更糟,他們拿去揮霍,而且不可避免的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和名譽」,你,避免得了這個結果嗎?

 

少花點時間賺錢,打起精神陪孩子接觸自然,疏離了那麼久,不要期望自已立刻能夠溶入孩子的活動,但捺著性子跟他們瘋、跟他們鬧,拋開身分、甩掉矜持。孩子的心很敏感,也許你表現的不是最棒,甚至動作笨拙得讓他在朋友間好糗。但幾次之後,他們會覺得你跟他一國,再大一點之後,他們會與你勾肩搭背或依偎在你懷裏,傾訴他的徬徨、猶豫、得意和臭屁。

 

四十多歲了,你覺得這種感覺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佈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