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桃李笑春風
民國八十一年,一群社區媽媽們興起一個主意,相中了「桃李館」做為安親班的場地。這些媽媽們也許當初只是因為了孩子放學有個去處,也許是希望藉由社區的資源為孩子增添一些文藝氣息,也許,台大數學教授黃武雄深謀遠慮,早已預見未來的無限可能,所以主動出面說服絕不缺錢的屋主陳醫師,租下了這個小小空間。不管真相為何,大教授的小動作,在無數人前仆後繼呵護灌溉後,從只有熱情沒有組織的慘淡經營到蘭溪協會進駐之後的花團錦簇,一路走過17個寒暑,不但迄今一片欣欣向榮,回顧過往這個十坪空間發生的故事更是令人不敢小覷:
曾經,黃武雄教授在這兒與一群有志青年熱列討論「401教改行動」並付諸行動。
曾經,也是黃教授發想的「社區大學」如今蔚為全國風潮。
曾經,史英教授在這兒與志同道合的芳鄰為「人本教育」起草藍圖。
曾經,徐仁修/李偉文在這兒為全國最大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運籌帷幄。
可以想像嗎?10坪的車庫,17年的歲月,可以發生這麼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桃李館的興衰起落
事情並不是一直這麼平平順順,剛開始為了承租和整修房子,毛毛蟲創辦人楊茂秀拉小提琴、義工媽媽義賣咖啡、翁建堯/蔡萬益得罪一屋子蟑螂螞蟻老鼠跳蚤這些原住民,一群人出錢出力硬是讓一間廢墟脫胎換骨過來;緊接著漂亮姊姊引進奧芙音樂、張碧員教日文、蘇起銓/楊孟蕙教英文、台大陳教授教數學、老頑童講故事、畫家徐偉/柯淑芬教美術、插花老師兼教瑜珈…,課程琳瑯滿目,師資大材小用,義工媽媽排班認養服務時段,一時人聲鼎沸成為社區活動中心;可惜大夥一片熱心卻都沒有實務經驗,趙和賢夫人和淑姿先後出任掌門人不久就碰到第一次繳不出房租的危機,但狹小的空間仍然車水馬龍。楊索、郭力昕這些冷眼橫對千夫指的文化人結合了勇於創新的藝術家莊佳村、楊浴雲、徐偉、蔡永和、劉維平等人在這兒成立了「園丁小組」希望打造一個藝術生態部落,一時多少豪傑捲起千堆雪;經濟危機在社區資源回收義工張俊澤慷慨贊助一年房租暫解燃眉之急。之後台大外文系的Cathy和英國老公續租三年辦兒童英語,全家遷回英國後交給老外Michael再辦一年喊停。
1997年桃李館接手的義工媽媽走出桃李路,發願整修二十多年不曾更新維護的小公園遊樂設施,她們鍥而不捨的義賣募款感動市長曾正和,撥補相對金額,用30萬元鋪設安全地墊、修理舊設備,購買新設施,在倪翠芬龜毛般監工下硬是以大潤發的價格打造出五星級的水準,小公園再度迴盪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第二度面臨經營危機時,翁建堯找來安坑「人本」服務會孫媽媽承租一年,在桃李館推動「生物多樣化」系列活動,孟蕙、淑姿、萬益、慈佈、念陽全力投入並籌劃邀請黃武雄、陳玉峰、畢恒達、龍君兒這些知名人物在他們這輩子最狹小的演講場地暢談各種主題,配合周末假日的生態活動,熙來攘往的人群將桃李館擠得水洩不通。經常上山修理水電的徐先生總是順便幫桃李館修理設備,但他拒收一毛錢,原因是「大家都在做公益,我也要積功德」。
新城公司當時窘態畢露,社區巴士時駛時停,熱心公益的 黃武雄 教授又發起Car Pool運動,並且製作搭便車標誌,沿習至今成為花城獨特文化。同時蘇治芬、唐香燕這些歐巴桑不時到新城公司抗議要求釋出路權讓公車上山,教外丹功的 韓 老師站在雙贏立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經由省長宋瑜和省議員劉恪協助才將新店客運拉上花園新城,徹底解決對外交通的大問題,這個關係花城興衰的歷史關鍵, 韓老師功不可沒。至於,那些抗爭海報和布條,當然也是義工媽媽們在桃李館製作的。
蘭溪協會再展風華
因緣俱足,十幾年來桃李館播下的藝文生態種籽,終於在2004年開花結果催生出「蘭溪人文自然發展協會」,結束了媽媽們單打獨鬥的辛酸史。也因為這個匯聚和釋放能量平台的誕生,藝文活動從此源源不斷融入居民的真實生活,鄰居因更多互動而凝聚,日後不斷挺身而出維護社區的福祉,從而打造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優質社區,桃李館和花園新城則嫣嫣然同時跨越21世紀生活品味和公民意識的門檻!
不讓桃李館專美於前,「蘭溪協會」結合社區資源,三年來繳出了亮麗的成績單:
1.連續兩年(95/96)獲得行政院六星計畫,台北縣唯二入選的社區,得以在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六個面相取得補助資格,未來若是能夠企劃執行,「人間天上」的地標將不再是夢。
2.連續三年(95/96/97)引進多元就業人力發展文化產業,成果獲得勞委會高度肯定。
3.爭取15年管委會合法立案的努力終於在「蘭溪」積極支援下修成正果,未來爭取政府奧援或維護居民權益將有堅實的法令基礎,對社區長久發展影響深遠。
4.奠基37年,人口佔粗坑里70%的花園新城終在協會大力支持下,首次由社區居民出任里長。深具生態環保和高度理想的謝水樹結合了社區各項人才及合理使用水源回饋金,使粗坑里和花園新城的未來更值期待。
5.與管委會合辦「花蟲季」跳脫傳統格局,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青睞,更讓新店市公所驚豔,承諾全力贊助未來活動,居民每年節慶期間廣邀親友扶老攜幼熱情參與,社區意識與日俱增。
6.協助社區連續五年獲得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贊助計畫。
還有廣受好評的「野草盆栽工坊」、「鵝爸爸木工坊」、「「遊藝粘土工坊」、「花新美食工坊」、「有機生活工坊」、「影像書寫學堂」、「自然生態學堂」、「蘭溪小學堂」……各式生活美學的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走入每個家庭,吸引山下絡繹於途的學員,不斷為新城注入活水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