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沐浴在春風裏」乙文公開之後,因為受限於Google每日發信數量限制,加上每天還得忙不同的生活瑣事,所以遲到前天才發出了最後一批致

親朋好友的訊息。隨即,就接到了文中男主角武教授的回信,再一次見證了老一輩讀書人實事求是的精神,所以原文照轉,也讓年輕的朋友們感受一下

這個社會逐漸消失的謙遜美德。

 

念陽兄:
 
拜讀大作,我真是既愧且感,老兄對我的溢美之辭,必須稍加澄清,否則於心難安,試條述於下:
 
1.我出版過的幾本小書多半是新瓶裝了一半以上的舊酒,用幾篇後來發表的短文來取代較早發表的短文,冠以新名,      頗有沽名釣譽之嫌,非如吾  兄所說之多產也。
 
2.陳之藩先生著作等身,僅其大學生時代寫給胡適之先生的信即粲然可觀,我一生出版過的文字在質與量 都比不上他      大四時所寫的信。老兄對我的溢美之辭真的不是事實。
 
3.去年(2015)8月我回蘇北老家為考取大學的大一新生頒發獎學金,有一篇書面祝辭,就是談的陳之藩與胡適先生間    友誼的故事。現在以附件奉上,其故事就是來自「在春風裏」。
 
謝謝蔡世峰兄的介紹,讓我和家人能在 貴處度過美好的台東之旅,也得識賢伉儷。事實上寄贈拙著,也是出於世峰的建議。友朋之情都是最可感念的。
 
祝   近好。
 
光東拜上

附件:
 
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給今年受獎的幾位大學新鮮人
 
                武光東
 
我個人感到十二萬分的榮幸,在八十三歲的垂暮之年,在離別故土68年之後,能回到三口鎮來,向幾位「狀元及第」的年輕鄉親致上當面祝賀和一點微不足道的金錢獎勵,內心至感欣慰。
 
今天我要利用這個機會,追述中國兩位近代先賢-胡適和陳之藩的故事,送給受獎的幾位年輕朋友,做為今後一生努力的座右銘。公元1934年胡適先生是北京大學的校長,陳之藩是天津北洋大學電機系三年級學生,兩人年齡相差34歲。無論年齡、所學專業和社會地位都南轅北轍,似無互相談學論道的餘地,但奇跡還是發生了,二人不但通信,還成了忘年之交,故事的發展是這樣的。
 
陳之藩在大三時聽到一次胡適先生的廣播演講,題目是「眼前文化的動向」,陳之藩對胡適先生的演講內容產生了【幾件疑問和一點感想】,給胡先生寫了一封長信,胡先生沒有直接回覆,但卻在他隨後發表在全國四十多家日報上<我們必須應選擇我們應走的方向>中,做為聽眾回應而摘錄了出來,陳之藩對胡適先生這篇文章十分信服,而奠定了他倆終生不渝的情誼。
 
1953年前後胡適先生返台,遇到了陳先生,就問他幾時從美國返台的?陳之藩回答說「我做夢也沒想過去美國!」,胡先生返美後就匯來400美金,做為陳氏赴美求學的保證金,陳先生於1957年就將這筆錢寄還了胡先生,下面是胡先生收到支票後回信的片段。
 
Oct.15.1957
之藩兄:
謝謝你Oct.11的信和支票。
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於還此四○○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
 
適之    」
 
上面這幾句話常令我大為感動,胡先生當年對北大畢業生說:你要想有益於社會,最好的法子莫過於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我願把這句話送給今天受獎的幾位即將進入大學之門的青年同學,就把它當做你一生奮鬥的座右銘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佈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