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中有很多年輕父母,資歷從一個月到十年不等,雖然被稱為「爹娘」有一段時間了,但怎麼教育孩子仍然不知所措,還停在菜鳥階段。

也難怪,各式各樣風起雲湧的教育改革撲天蓋地而來。從,擔心變白老鼠;不從,耽心被時代淘汰。何去何從之間充滿焦慮,因此常問咱夫妻倆一個問題「您倆如何將兒女調教成獨立又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用的方法和大多數人並無太大不同,但腦袋中的觀念可能稍有差異。這麼說吧!我們期待孩子將來過得幸福,至於是否功成名就並非首選。而如今各種教改好像仍著重在學習環境和技巧的改善,鮮少注意到「幸福」人格特質的養成。

所以寫了這篇文章提醒父母老師,「如何幸福」也許並不容易教,但卻不容忽視,否則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會一樣迷惘。

(下文刊載於2017/12/18「未來family線上雜誌)


望著窗外碧海藍天,一位生意對象都是有錢人的朋友輕嘆一口氣,對我想暸解有錢人生活的問題如此回答:


「唉!我認識的有錢人百分之九十九家庭不幸福,噢!應該說是99.9%都有問題」,客人20初頭曾經遭遇一場嚴重車禍,醫生告訴雙親他可能終生癱瘓。用意志力熬過並且外觀恢復一如常人之後,他對生命的態度很豁達,因為擅長數字和邏輯嚴謹而走上與金融相關的產業,又因為大難不死之後對金錢的態度不同於常人,所以悠遊於金融和數字之間自得其樂

會問他這個問題是因為從不同來訪的客人聽聞各式各樣的人生故事,發現無論擁有甚麼條件,財富、容貌、家世、學歷、工作、事業、人際關係,奇妙的是它們和「幸福指數」很少畫上等號。有些社會公認人生勝利組的客人會眼角帶淚的傾訴痛苦,有些不過一般條件的客人卻有超高生活滿意度,當然我並無意嘲諷有錢人,因為他們之中也有對生活滿意度極高的人,反之,也有一般客人滿腹勞騷怨天尤人。

朋友因為善體人意而且不汲汲營營於擴大事業,所以許多有錢客戶把他視為掏心掏肺對待的好友,因此看見許多外界不暸解的真相,是位非常適合探索這問題的對象。而針對我的好奇,他說了許多姑隱其名的故事。為了避免故事的蛛絲馬跡會讓讀者產生任何聯想,所以我不會舉任何案例。但從報章雜誌大概誰也都能暸解有錢沒錢都有煩惱,說來並非了不得的發現,只是直接從第一手接觸到有錢人煩惱的訊息可以讓自己的社會觀察更有說服力。

並不是故意要和有錢人過不去,而是世俗價值總將有錢人當做一個功成名就的指標,事實上身處消費至上的年代,「錢」的確已經成為大多數人一輩子追求的唯一指標,而且想當然爾的將它與「幸福」畫上等號,所以將「有錢人」和「幸福指數」的關係做為探討課題確實是一件蠻合理的事。


因此,當大數父母焦慮著孩子沒有學習動機,沒有謀生技能,因而高瞻遠囑的從極小年齡就關心孩子適才適性發展,從學校、家庭、社會不同角度尋找能夠讓孩子學習更快樂、更有成就、更面面俱到的各種管道。專家學者或有經驗的爸媽已經提出很多很值得參考的觀念和作法了,但我更想問一個一般人可能遺忘的問題「充實的從學校畢業求得一個滿意的工作之後,他們就會有快樂的人生嗎?」。

不是想和大家抬槓,而是要將觀念弄清楚。一路快樂學習、事業有成的人是不是就是「幸福人生」的保證班?如果未必,甚至越成功的人越遠離起心動念之初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生值得今天我們引導孩子去追求嗎?

很多接近「幸福」的條件需要從小培養,「謀生能力」固然是重要的學習目標,但似乎也不需要父母親那麼早就全神貫注。反而是「知足常樂」、「忍辱負重」、「感恩惜福」、「將心比心」…這些需要長時間在生活中培養的人格特質,不但左右了一輩子幸福,而且是人生起伏中面對困境更重要的本領,卻在百花齊放的教育改革中鮮見探討,不免仍讓人覺得提心吊膽,不知未來是福是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佈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