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己高瞻遠矚,而是時代推變的自然結果。當五十歲中年失業來到偏鄉一隅準備了此殘生之際,不想跳脫都市生活後才看到生活的真相,又從真相中看到「初老」生涯的無限可能。原來懷疑只是自己運氣好,不能當做一個通案昭告天下,但用心蒐集資料和不斷和人討論之後,漸漸發現宇宙的一個規律「循環」。從出生到死亡、從極致到原始、從複雜到簡約、從花俏到樸實、從豐盛到原味。周而復始,起點又變成終點,終點則是下一次循環的原點。以此類推,如果科技的發展從年輕人開始,而發生最好結果又回歸老人,老人又將利益傳給年輕人創造更好的科技…

有沒有這種可能呢?先聽聽這個故事。

因為經濟不景氣,幾年前被迫從鋼鐵公司退休的劉大哥走進民宿大門時,步履蹣跚顯露超乎年齡的蒼老,身旁大嫂雖然氣定神閒四處拍照,但只要眼神一觸及老伴就會流露一種淡淡的不捨。

 一夜相處之後,64歲的大哥驚訝只年輕四歲的念陽老弟竟然還在跑步,神采飛揚彷如春風少年,於是打開話匣一吐退休後鬱悶心情。

他說大學機械系畢業後,一輩子兢兢業業幹個工程師,對生活安排一無所知。被迫退休後經濟雖然不虞匱乏,但覺生活無趣,體力漸衰,想到還要這樣過個二十年,心中夾雜著不安和不甘。

 「有沒有聽過"人生七十才開始"?」大哥笑笑沒說話,心底大概覺得我涉世未深。

 「我也不信,因為我認為人生六十就開始了!」他略顯驚訝等我繼續胡謅。

 許多人覺得老了不中用,變成家庭社會的負擔,所以足不出戶節衣縮食,減少與外界接觸,久而久之果然應驗了一般人對「老人」的負面印象。但真相呢?


「你覺得人老了,記憶力比不上年輕人了?」
,他點點頭。

「你覺得人老了,體力比不上年輕人了?」,他又點頭。

你覺得人老了,一輩子的智慧經驗跟不上時代了?」,他眉毛稍稍往上一挑。

一連串問題,劉大哥不斷點頭,不解我葫蘆裏賣甚麼葯。

「聽過大數據和機械人嗎?」大哥又點點頭但承認不太明白詳細內容。

我稍為解釋一下平常從不同媒體和來客得到的資訊,「大數據和機械人時代已然來臨,它正是取代記憶力和體力的犀利武器;取之不盡的資料庫超越了人類記憶負荷,也降低我們對記憶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機械人將從工廠走入公共場所最終走入家庭和個人,迅速取代重複操作和體力的工作。」

這些未來發展相當程度降低了年輕人擁有的優勢,而老人相對年輕人所擁有的優勢反而變多,因為需要時間的歷練和沉澱,其中大都無法被大數據和機械人取代。比如:

95歲看書

 95歲的楊爺爺耳聰目明迄今勤學不倦,甚至還對高談闊論的念陽老弟說「我還要向你學習!」。

95歲瑜珈 

                                                           楊爺爺不但隨時虛懷若谷表示還需要學習,他也真的身體力行的開始學瑜珈。 

嚴長庚跳拍  

82歲的「台灣全人照顧協會」榮譽理事長嚴長庚不但跳得比年輕人高,這幾年國內外風塵濮濮推廣各種醫療合作計畫,精神抖擻條理清晰,和他那知名的弟弟都在為台灣未來奮鬥不懈

 

一、豐富的人情世故,可以更有效率的團隊合作。

二、有足夠的耐性等待成功,不慌不躁不亂。

三、擁有成熟的邏輯、智慧和經驗判斷蒐集的資訊,而不為龐雜資訊所惑。

四、對自己長處和短處掌握精確,步履穩定紮實。

五、對人生的追求不再錯亂,有限的資源可做最有效運用。

六、有寬廣的人脈可以互通有無。

七、有相對足夠的經濟基礎(存款和房貸)可以運用。

如果,一個已經退休但熟悉網路運用、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的「老人」想要重新踏入龐大銀髮市場尋找商機,你覺得他和年輕人誰能掌握這個市場?選用機械人代替監護工時,誰更能夠滿足老人身心靈的細微需求?

還沒一一舉證完畢,劉大哥眼睛已經開始發亮,因為他明白小老弟每字每句都是事實,只是他從來不曾如此逆向思考,因此也從來不曾發現幸福的晚年其實不難。反言之,60歲念陽老弟為甚麼如此樂觀?因為文章中相片中人物只是我接觸的一小部分這類「年輕老人」,沒貼出來的還有82歲老漢每年騎車環島還創設一門教派、九十歲壽蒐翁集資料打官司、93歲推車買菜和做菜老奶奶(咱家老娘)…,馬拉松現場更是一群群六、七十歲的勇腳選手。

 

P_20141227_154903.jpg

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七十有餘,但幾乎每天開著休旅車上山下海繪畫寫作不輟,去年還在台東大學開畫展。 

DSCN4632.JPG  60好幾的丁凡阿姨最受「忠勇」的孩子歡迎,她對弱勢族群和孩子幾近溺愛,包容沒有上限,但啟發孩子天賦的本領少有人及。

 

時代瞬息萬變,但大多數年輕人找工作時仍著眼於四十年前相同的條件:個人薪資、公司前景、未來升遷、產業發展,仍然少有人為了自己的天賦和興趣而努力。於是一天最精華的時間,一輩子最黃金的歲月都在為五斗米折腰,如此一生,無憾者幾稀?

老年,不需要畏懼,保養好自己健康,生而有涯的領悟,修正年輕時的價值,為自己重活一遍。一個充滿活力的老人社會不但能夠減輕子女和國家的負擔,反過來可以成為他們的人生嚮導,經濟推手,共創新的人生價值。如此,老人、年輕人、社會三贏,台灣又將成為世人欽羡的美麗島嶼。

劉大哥離開民宿時與我緊握雙手,感謝之情溢於言表。從他穩定跨出的步伐,我期待一個新的希望升起。

DSCN4829.JPG  

再不濟,就學學念陽阿杯吧!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包括老師也不太理解的複雜社會,「興趣一定要當飯吃(),真的不成,至少也要當點心,否則一生乏味!」 

 

註:昨天一位中年營造廠老闆說「興趣不能當飯吃,只能拿來調劑一下生活而已」。他很愛喝咖啡,所以用時下年輕人喜歡開咖啡館為例,詳盡說明成本、售價、營業額、淨利、房租、小孩教育費用…各種數字,然後下了這個結論,因為他估計一個咖啡館一個月要 150萬元營業額才夠撐起一個家。

阿杯一向不與人「激烈討論」不同的觀念,因為經常沒有對錯,只是生活經驗不同所致,所以只簡單回覆他的結論「也許每個人對錢財的需求不同吧!」。
事實上,我擁有鄉下,城市裏不同朋友過著精彩的生活,他們將興趣當飯吃,收入有高有低(因為興趣不是只有開咖啡館、麵包店。何況,吳寶春現在大概也不缺錢吧?),但「自我感覺良好」的比例高得令人羡慕。所以。只要不拖累別人,人生,當然應該將興趣當飯吃,或者,將當飯吃的工作做出興趣來。

 

本文稍早刊登於天下遠見雜誌旗下未來family線上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佈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