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另節錄刊載於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電子報八月份封面故事

一位四十出頭的大陸企業家收歛一臉精悍,恭謹地坐在小板櫈上,手裏的筆不時記錄著神父的話語,而神父則是一派輕鬆坐在大籐椅上回答被問過無數次的問題。

企業家問神父四個問題,他想穿透這些答案找到苦思許久的企業核心價值-「如何挽回大陸員工的厚道人心?」

問題一:四十多年前神父為甚麼從富裕的瑞士到遙遠落後的台東傳教?
問題二:四十多年來他為甚麼不請調到比較進步的地區?
問題三:四十多年來他為甚麼不憑藉盛名謀取較好的生活條件?
問題四:四十多年來一貧如洗的日子為甚麼他仍笑得如此燦爛?

那是去年一個秋天午後,我在長濱天主堂看到的畫面和迄今揮之不去的對話。

是啊!大家耳熟能詳的吳神父當年為甚麼會落腳台灣,尤其是後山台東呢?



「1949年中國大陸驅逐所有神職人員出境,我們所屬的白冷教會接到花蓮主教邀請,也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為了服務貧困的人群,所以就到了最落後的台東,"大老闆"(衪)這樣安排也很好啊,我們本來就誓言追尋謙虛、簡單、服務的生活,這裏的條很適合啊!

每回向住宿客人介紹長濱「八寶二怪」十個奇妙人物中屬於世界級的「腳底按摩吳神父」,經常會聽到他們張口結舌驚呼「吳神父還沒死啊?」/「吳神父是外國人?他不是姓吳嗎?」

是啊!從小看到滿街「腳底按摩吳神父」招牌的本尊今年才73歲,不但沒死還每天固定到長濱漁港游泳,身體可健康了;此外,「吳若石」只是入境隨俗取的中文名字,金髮碧眼翹鼻子的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瑞士人,但德語比法語好,法語比英語好,英語比台語好,台語比阿美族語好,阿美族語比國語好的他似乎早已習慣別人大驚小怪的問他是「那裡人?」,他多半會眨貶眼睛告訴你「我是天主的僕人」

 

吳神父並非一開始就這麼有名的2003年教宗保祿若望二世不良於行肌肉萎縮,喉嚨無法發聲,群醫朿手之際,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戴瑞明向梵蒂崗推荐他為教宗治病。經過三位樞機主教和一位負責照顧的修女親身體驗認可後,吳神父才得以為教宗進行半小時腳底按摩,之後他請修女依樣畫葫蘆持續照做,一個月後教宗竟然得以站在陽臺進行聖誕節對全世界天主教徒的重要演講,吳神父從此聲名大噪,世界各國開始爭相邀請他推廣這套自然保健法。

「中華民國政府最有效率」,吳神父豎起大姆指說「我向他們建議在公眾場所鋪設按摩步道讓民眾自行保養身體,沒想到一個月後就看到很多公園都有了,而我建議瑞士政府這麼多年還看不到一座」。



長年定居台灣最窮的縣份,神父深知弱勢族群無錢治病的痛苦,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跨全家,不堪負荷的經濟負擔造成雛妓、童工各種社會現象,所以他希望防範於未然;堅信「一家一人會,省下醫葯費」的吳神父,幾十年來在長濱八間教堂傳教佈道之外,奔波於醫療資源匱乏和貧窮落後的國家推廣腳底按摩技術(如今改稱”新足部健康法”),幾乎跑遍了地球每個角落;十幾年來他即受邀進出中國大陸十餘次,並於2008年底接受湖南衛視頒發一座「十大外國人對華人傑出貢獻獎」,原因是「對穩定中國社會有極大貢獻」。去年該電視台又告訴神父「現在每年有100萬以上人口學習新足部健康法,估計中國已有3000萬人靠這項技術維生」。

 
 

相較於吳神父的名氣,堪稱全長濱最忙碌的「瑪莉亞」Sophie(蘇菲).林可說是低調到不行,連本名都不願示人的蘇菲曾經是台北貿易公司總經理秘書,英日語流暢的她10幾年前洗盡鉛華,一家三口從繁華都市移民長濱。原來信奉佛教的蘇菲 因為當年七歲女兒與吳神父的特殊因緣,忽然在某天變成一位虔誠天主教徒,從此為吳神父扛起了社會服務的重擔。

十餘年來,身體並不好的蘇菲靠著天主庇佑,夫妻和女兒一家三口以7-11全年無休的精神照拂長濱的婦女和青少年。她成立支持團體安撫受創的心靈,甩開教條單純陪伴著無數孩子,讓他們在單親、家暴、貧窮、浮躁、飢餓的環境中不放棄自己,從而繼續求學就業,成為孩子們心目中永遠無法被人取代的「媽媽」;在她組織引導下,長濱有一群愛心媽媽散居社區各個角落,隨時準備伸出援手扮演孩子們的守護天使。


 

天主堂不排斥任何宗教信仰的孩子參加他們的活動,他們成立了一個「聖若瑟花園」團體,裏面國高中的哥哥姊姊帶領著更小的弟妹定期聚會,教他們學習生活儀軌和端正人品;每年暑假由哥哥姊姊一手策劃,來自各地七、八十位小學生環繞著「守貞」、「如何與祖父母溝通」各種主題進行五天寓教於樂的夏令營,對於隔代教養比例偏高的偏鄉僻壤,發揮了相當重要的潛移默化功能。

蘇菲疼惜而不溺愛孩子,她的情緒非常穩定,有些時候孩子會開心的抓著她跳舞大叫,有些時候她會不苟言笑堅持原則。奇妙的是十幾年來這些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三年級的孩子每回看到她總是又笑又跳吐訴連父母好友都不知道的心事。

第一次向蘇菲述說定居長濱後想做的社區服務,我像連珠炮般不停地說了半小時,始終只見她微笑傾聽,好不容易等我靜了下來,她也只微微一笑回應「別急,他們最需要的只是陪伴而已」。
 
二年後我才明白蘇菲的真知灼見。確實,這兒的孩子多半處在一個不安定的狀態下成長,英數理化或是各項才藝的養成都像是浮沙建塔般不紮實,只有陪伴與關懷讓他們有了安全感建立信任,覺得自己值得被愛之後,才會產生學習動機,人生也才會開始轉變。

十幾年來寒暑假返鄉的大孩子急急找她敘舊談心證明她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一家著名雜誌風聞了蘇菲的事蹟,曾經有意遠道東來採訪,但幾經溝通都被蘇菲婉拒。因為她知道一旦廣為人知,外界各種愛心捐贈可能會大量湧入,而她一向堅持本地的孩子應該接受自己的成長環境,並在逆境中培養克服困難的生命韌性。

最後雜誌社仍然派了記者完成了採訪,原因是他們答應了蘇菲拗不過之後提出受訪的唯一條件…「不能刊登」。



 因此,為了避免橫生枝節,這篇文章我並沒有去採訪吳神父和蘇菲,因為他們多年來一點一滴為長濱付出的心血點滴在受惠者心頭,而且「左手做的事,不要讓右手知道」是他們共同的信念,追問只是多此一舉,但從神父和蘇菲平常言行,不難讓人明白他們早已將對天主的愛化為對長濱鄉親甚至擴及到對世人的愛,他們不求回報也不設定成果,也許這就是衪」安排「他」和「她」落腳長濱的相同期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佈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